攻略 | 拉美艺术到底值得投资吗?
拉美艺术大爆炸?
当你步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商店,在琳琅满目的衍生品中,一张眉毛连在一起的棕色面孔频频出现,她被画成海报、做成胸针、印在帆布包上......弗里达·卡罗,这位享誉世界的墨西哥女艺术家俨然成为最大的艺术“流量”之一,其辨识度放在达利、毕加索等西方现代大师的面孔旁也毫不逊色。
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的面孔被印在LOQI的环保袋上
琳琅满目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设计商店
不仅在大众认可度上拔得头筹,这位已故女艺术家的市场表现也于近期再创新高。去年11月的苏富比拍场上,一件30年未进入二级市场的弗里达自画像最终以3488.3万美元成交,一举将艺术家的拍卖纪录提升了三倍有余,也刷新了拉美艺术的拍价最高点。
良好的拍卖表现得益于全球化的战略布局。艺术无高低,但拍场却保留着严格的等级制度。2017年前,拉美艺术作品只能参与小型拍卖会,孤芳自赏,曝光量十分有限;这之后,苏富比首次将它纳入拍卖季中最受瞩目的现当代艺术拍场,标志着拉美艺术正在摆脱地域标签,逐渐走向国际化。
自此,据统计约有61%的竞拍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晋藏家。此举更使苏富比在此领域的拍卖市场中常年独占鳌头:从2020年春拍到2021年秋拍,不到两年时间,拉美艺术销售从4000万美元跃升至6200万美元。
弗里达自画像在苏富比拍场上以3488.3万美元成交,刷新拉美艺术的拍卖纪录。
顶峰价格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市场指标。回到那张创纪录的弗里达肖像,自画像是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亦是拍场上藏家竞相角逐的稀缺物,画作中澎湃的情感极易使观者与其产生共鸣。
在这幅画里,弗里达将丈夫迭戈·里维拉(Diego Rivera)画于额头上,仿佛她的第三只眼,象征着他无时无刻不盘踞在女艺术家的脑海中。彼时,里维拉正深陷与女星的绯闻中,弗里达在人前为丈夫开脱,却在背地里黯然神伤,流下的三滴眼泪正是她本人不尽的哀愁。
弗里达逝世后的60至70年代间,紧随古巴革命的胜利,多部拉美小说相继被发表,如风暴一般席卷全球,史称“拉美文学大爆炸”。同时段内竞相涌现的拉美女性艺术家尤其值得关注。与弗里达相似,她们的作品多与个体经验紧密相连,当中闪烁的女性主义光辉到今天仍格外耀眼,于近年来成为拍场新秀。
艺术家奥尔加·德·阿马拉尔(Olga de Amaral)土生土长于哥伦比亚这片拉美热土。她以陪伴其长大的河流和岩石为灵感,尝试用玻璃纤维、金、银等材质织成大型抽象作品来再现自然的肌理,给人以极强的视觉震撼。
艺术家奥尔加·德·阿马拉尔与其作品合影
阿马拉尔的作品《编织岩石》在休斯顿美术馆内展出
另一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拉美女艺术家、诗人爱丽斯·拉洪(Alice Rahon)直接带动了墨西哥抽象表现主义的崛起。她用及其饱满大胆却不乏诗意的颜色和意象组合,谱写了独属于拉丁美洲的风景。其作品《彩虹四子》在2020年以约为估价三倍的高价拍出。
全球化的市场布局、不断刷新纪录的大师作品和初具声势的女性艺术家群体,具备这些条件的拉美艺术是否也能如其文学一般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大爆炸”?
机遇还是挑战?
从左到右:策展人Carla Acevedo-Yates、Tobias Ostrander和Mari Carmen Ramírez都是拉美艺术专家。
2022年秋季的军械库艺术展或将掀起拉美艺术热潮
苏富比拉美艺术总监Anna Di Stasi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该领域的藏家多实力雄厚、布局全面,藏品涉猎多个版块。
拉丁美洲最大的艺博会ArteBA因疫情一再延期
专营拉美艺术的画廊Instituto de Visión和Revolver Galería决定联手共度难关
亚洲藏家该出手吗?
休斯顿美术馆近年来急速扩张拉美艺术收藏版图
这对于物理距离遥远、文化差异巨大的亚洲藏家而言更不友好,亚洲市场内也鲜闻拉美艺术的风声。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首尔KIAF等顶级艺博会里,该地区艺术家的“出镜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要做好心理准备?文化与地缘的巨大差异,以及一二级市场的相对封闭需要藏家自己做好功课、打好基础。不管是从概念还是美学角度出发,什么样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能适配进本土的藏品集,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进行研究,做好恰当部署。
上个月,乌拉圭首个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
坐落于美国洛杉矶,专注拉美艺术收藏的拉丁美洲艺术博物馆(MOLAA)。
在诺奖获得者、大文豪马尔克斯眼中,拉丁美洲独居世界一隅,孤独但潜力无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拉美热土的艺术之“热”可否凭借全球化之势蔓延开来,值得人们期待。
编辑、文 盛泺颖